2023.11.03
【社工反霸凌服務日記】與孩子連線,從好奇開始
有時候旁觀者因擔心自己成為下個被霸凌者,做出從眾行為而隨霸凌的風氣起舞,讓原本好意的互動,都變得刺眼,這樣的風氣其實讓班上每位同學都很不舒服
『老師!小當都一直學我!我上次看到數學老師時,向老師點頭並說老師好!他就跟在我後面學我!』
後續我提出了兩個好奇,幫助我釐清小晴表達背後的原因。
『如果今天模仿妳的人是另一位同學,妳還會如此不舒服嗎?』
『阿姨很好奇妳跟小當之間有發生過什麼事情,讓你對小當的行為產生不舒服的感受嗎?』這兩個問題讓小晴陷入沉思後…
小晴說:『其實我和小當沒有交集,但我擔心如果經常被小當模仿,讓人誤會我們兩個很好,而被討厭』。
其實班級內發生霸凌事件時,多數旁觀者都很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霸凌者,因此做出從眾行為來彰顯自己與多數同學站在同陣線,開始放大被霸凌者的一舉一動,並將自身的恐懼與害怕加油添醋到我們的想法及行為中。
我帶著小晴換個角度想,可能在小當眼裡妳是個很優秀的人,就像我們模仿偶像的舞蹈、唱歌、講話風格、衣服穿搭…等,都是希望可以成為跟偶像一樣棒,比起擔心不被別人喜歡,我們可以多多看見自己美好的優點!小晴聽完不同角度來詮釋後,彷彿有種如釋重負般的說:『謝謝老師,講完後覺得心情舒服多了』。
其實孩子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散發著不同頻率的求救訊號,透過好奇的引導式問句,幫助我們與孩子連線,帶領孩子思考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好好照顧孩子的擔心,就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自己情緒及行為,進而長出友善相處的能力,讓我們隨身帶著好奇放大鏡,一起成為接住孩子求救訊號的大人,陪伴孩子走出霸凌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