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78%兒少認網路霸凌嚴重 隱忍主因是「講了也沒用」
教育部去年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將網路、電子通訊霸凌型態入法,兒童福利聯盟今發布「2021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現況調查」,發現近8成兒少認為現在網路霸凌情形嚴重,卻有高達近6成認為講了也沒用、近5成怕越處理越糟。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分析,青少年對網路依賴高,容易出現社交焦慮,若遇到已讀不回,甚至是網路霸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根據兒盟最新調查,兒少平均每周網路的使用時間為42.7小時,相較於去年的27.2小時以及2014年的12.9小時,明顯高出許多。細究網路霸凌現象,有超過兩成兒少曾遭受網路霸凌,平均每五名兒少就有超過一人曾遭遇過。
常見被霸凌的方式包含「被某人莫名的攻擊或指責」占64.1%、「收到某人傳送給我激烈批評的訊息或留言」有50.0%,以及「被某人在網路上散播傷害我的不實指控或謠言破壞我的名譽」(45.2%),以言語攻擊或散布謠言為主。
調查也指出,兒少遭網霸平台以通訊軟體最高占7成5、7成為社群網站、2成為遊戲對話框,霸凌者則以同學或朋友占近8成最多、陌生人2成1以及網友1成6。其中,兒少跟朋友或同學在網路上聯繫時,使用平台多數以通訊軟體及社群網站為主,顯見網霸事件多與現實認識的人際有關。
但當兒少遇到網路霸凌,有8成孩子覺得能信任家長或老師,但在網路霸凌發生後,卻僅有2成2會報告老師或家長,有3成9不跟師長說,只跟信任的同儕說,甚至有1成2遭網霸兒少不會跟任何人求助,高中生較國中生更不會選擇告訴家長或老師。
而在發生網路霸凌事件時選擇不告訴家長或老師的原因,有5成9覺得講了也沒有用,4成7怕越處理越糟、4成6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對師長處理網路霸凌事件的擔心,甚至比擔心被對方報復或排擠(42.3%)還來得高。調查也發現,有2成6曾遭受網霸的兒少曾想過要傷害自己。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吳林輝說,教育部雖設有通報專線,多數時候都是因為處理到尾端仍不滿意結果,才會向主管機關求助,兒盟提供服務專線讓兒少能傾聽訴說,好比是「及時雨」,教育部也會持續辦理校長、教師的反霸凌研習。
白麗芳也表示,若初期網路霸凌的關係沒處理好,就容易衍伸更多衝突,因此兒盟今年推出「我想聽你說|兒盟反霸凌專線」LINE官方帳號,讓孩子能隨時提出需求、聊聊天。她認為,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陪伴孩子找到能協助的資源。
白麗芳也建議教育部,有關校園反霸凌研習,必須在校長端更強化反霸凌政策,另針對教師,由於過去師培過程沒擅長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輔導,盼能更強化輔導技巧。
今年兒盟也再度邀請甫獲金鐘獎綜藝節目最佳主持人炎亞綸擔任反霸凌愛心大使。他也以過去自身遭受霸凌經驗強調「分享」的重要性,他說,若沒有分享,可能會讓自己更陷入情緒、無法相信世界,若能找到「對得人」訴說,才能降低霸凌帶來的傷害。
可口可樂基金會連續5年與兒盟攜手推出「我有我的霸免權計畫」,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何蔚堃說,只要霸凌事件越少,快樂就會更多,今年發起的是「我想聽你說」計畫,透過LINE官方帳號,由專業社工傾聽孩子的煩惱,藉由聆聽減少網霸造成的傷害。